很小的時候,剛開始有生死意識的時候,我就只想活到40歲。那時候心裡想,這個年紀早一點結婚、生子,孩子也應該可以獨立自主的生活,而那些想做的事也都做完了,也沒有什麼需要活著的理由了吧?這個「只想活到四十歲」的想法,後來遇上我至今學生時代留著的摯友學妹S,才曉得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啊!她只想活到三十五歲呢!

三十八、九歲這兩年,對我來說肯定是非常混亂的兩年(有哪一年不混亂的呢?)而每一年接近跨進下一個年紀的日子前,也會從心裡冒出不少「又要長了一歲」的焦慮,倒是等待著四十歲的來到同時,竟然還頗安穩地一腳踏入了另一個數字的開頭,邁向下一個十年!

Read More →

有時候閱讀是這麼一回事。你得找一個信任的人,聽他說他聽的音樂、他讀的書、他看的電影,只要品味對口了,以後的以後你就無須擔心他錯給你什麼你覺得不適合你自己的東西。聽馬世芳的《耳朵借我》大概就有這種功效吧!總是不經意地又在節目聽完買下誰的CD、在youtube重複聽著同一首歌,就連本來沒有要買的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都是這樣買下手的。

這近一兩年買下一些音樂人、樂評的文字創作,有的寫歌曲創作的歷程,有些說的是流行音樂的演變,再有是像葛大為這樣的散記。配著馬世芳的專訪及葛大為填詞的歌曲一起,文字就像聽著葛大為的聲音讀著。

Read More →

書讀了許久,也讀完好一陣。得先從書末的特別企劃說起。切成兩塊的她與他,看似以不同性別的角度去陳述家的樣貌,又像是特別企劃裡提的是雲端丈夫的答辯書,若將「性別」或「角色」全部抽離,前後串起家的總和,或是性別或角色在「家」的相互流動。

生性對人帶著強烈的敏銳度,常常看著身邊的人在雲端上和現實裡的反差,總是有點違和感,老說不清楚那樣帶著「裡外不一」的感受究竟為何,都在讀這篇〈雲端的丈夫〉時得到了共鳴:「對!就是這樣,他寫的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本人不是這樣的!」人前的擦脂抹粉都是必要的,否則怎能在那雲端上奪取一點目光?悲得寫得陰鬱得快要死去、喜又如日日陽光勵志絲毫不會軟爛如泥……

Read More →

跟《厭世媽咪日記/Tully》一樣,你原先以為你是以看商業電影帶著喜樂或是準備接受恐怖劇情的時時逼近而走進電影院的,結局卻同樣都是令人由心裡感受到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的悲傷。

將Ma譯成「恐怖大媽」大抵還是搭著這幾年驚悚片的熱潮,想要抓住許多熱愛這類型的觀眾進場。同樣是《逃出絕命鎮》監製的電影,《恐怖大媽》不及《逃出絕命鎮》的精采,但仍然把人與惡的距離刻劃得清晰。

Read More →

速速瀏覽陳豐偉的電子小書《這世界需要亞斯》與日前閱讀其他亞斯相關書籍一樣,或有豁然開朗的心情,也有像是得到解救的被了解之感,但讀這樣一本書,亞斯在面對職場所需要的包容、體諒清楚條列出細項,再加入我的生命經驗去思考,不免還是想問:「這世界真的需要亞斯嗎?」或者「亞斯作為一種人的特質究竟給這世界什麼樣的幫助,讓亞斯人可以獲得他人更大的理解與寬容?」

Read More →

政大書城光華店收掉轉戰夢時代後,我的商品也一併到政大書城夢時代店去賣了。做商品這七年來,寄賣的店不多,因為我把利潤壓得很低,我也很不屑做很漂亮的包裝再跟買的人收取這些額外的支出,除了會磨損的胸章和金屬徽章外,我的產品幾乎都是裸賣的,但裸賣放著會長灰塵,賣相也不特別引人,還希望有任何人可以去幫我下架它們。

Read More →

我所有成年以前對「聲音敏感」這件事無法回溯,我只記得我不喜歡任何群體活動,不單單是因為人,還因為「聲音」,但卻只能用「怕吵」一併帶過。由於我離開高雄以前比較多的群體活動只有「打籃球」,也不容易發現「聲音」刺激我任何敏銳的神經,以致於產生任何生活、身體上的不適。

直到跟初戀情人分手那個夏天,我不尋常地聽到心跳聲,讓我幾乎快要窒息,起先以為是家族好發於男性的遺傳病史,還認認真真地剎有其事地也去做些檢查。將近二十年來這件事都被記載成好發在高瘦型女性身上的「二尖瓣脫垂」或是「焦慮引起的心悸」給作結。那是我第一次發現我對規律且同頻率的聲音特別敏感,才漸漸歸納出其他讓我敏銳的聽覺帶出的焦慮。

Read More →

等著最後兩集的一週裡,我將一到八集趁著不用電腦的時候,邊做其他事邊重新看過一回。再將台灣社會裡大眾比較熟知與王赦角色相仿,律師黃致豪在TED上的演說及公視《有話好說》的專訪也重溫一次,像這樣「有罪辯護」最終的意義是什麼?最後真的能得到的解答又會是什麼?

讀劇本最後兩集是讓人頗擔心最後的呈現會不會太多愛、太溫暖,甚至害怕過於矯情。還好播出時的情緒收跟放都拿捏得宜,以及部分場次被更動,算是將結尾收得完美,不至於讓人覺得這樣的人世,怎麼可能有那麼輕易的和解、放下、原諒,以及充滿希望。

Read More →

從無差別事件的李曉明之死,將故事拉回精障者的困境及媒體自律的支線上。突然明白劇本裡思悅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從第一集開始,大部分要思考的事是:「加害者真的需要人權嗎?」、「加害者家屬和被害者家屬心理」、「媒體不自律及大眾不思考」……相關問題,像思悅這個被認為「怎麼可能有那麼好的房東」究竟為何存在?

讓故事回到思覺失調的思聰、被判無期徒刑但一心求死的陳昌、被霸凌而持刀模仿李曉明的國中生與最後帶他走上結束生命一途的憂鬱症母親,以及被要求做婚前健檢思悅,甚或是後來持刀殺害機車行老闆的更生人,都在說明整個社會對於精神疾病和犯錯極低的容忍度。思悅則飾演全劇裡最重要的一角,她以極高的包容在照顧思聰和被社會遺棄的大芝!

Read More →

每日回到住處,我就開始玩我的手機、上網、打字,姊姊就拿著手機看著還有哪裡沒有去,在各大youtuber和部落客的介紹中尋找可以去的地方。沒有行程意味著自由,其實也包含了所有的不確定性:不確定好不好玩、不確定有不有趣、不確定去了到底要幹嘛。

這天到處亂走的目標是江南,原本要到一個朋友傳來網址在江南的二手書庫,但實在沒有寫完整的位置,用中文在googlemap上不好找,在never和韓巢地圖上又常因為簡中、繁中的譯法不同,也不好找,決定直接略過這個目標,先到廣藏市場吃早餐,再直接前往也是某日看到朋友分享,在江南COEX MALL的星空圖書館。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