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總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Release Yourself at Pacha.jpg

夜總會英语:Nightclub),或稱夜店夜場,泛指各類夜生活娛樂場所。世界各地的夜總會,性質及定義皆不盡相同;於夜總會內進行的主要活動也有相異之處,但大致上都與舞蹈有關,而客人大都屬成年人並會喝。一些地區的夜總會,設有舞池、樂隊或DJ,提供歌舞表演。參與夜總會的活動稱為夜蒲

在台灣夜店指的是Public Bar(簡稱Pub),種類區分為Disco Pub、Live Pub、Talking Pub等等;夜總會則特指會員制的夜生活休閒場所,或比較高級的情色場所。

種類[编辑]

西式夜總會[编辑]

西式夜總會,又稱為卡巴萊(Cabaret),在歐美各地常見,起源於法國德國等地。此類夜總會提供西式晚餐,跳舞或話劇等表演,表演項目多為西式歌舞表演,部份會由著名歌手或舞蹈團演出。一些西式夜總會的表演者是長駐演出,以吸引遊客等觀眾,另一些則由世界性的表演團體作巡迴性演出。

中式夜總會[编辑]

以前舞廳就是夜總會,是在舊上海興起的名詞。主要是給外國人和富商人晚上消遣的。

HK Wan Chai Johnston Road Night Club.JPG

中式夜總會,或稱中式酒樓夜總會,於20世紀中期的香港曾經甚為流行。中式夜總會從西式夜總會演變而成,提供中式晚飯或飲宴,部份設有舞池供顧客跳舞;而表演主要包括歌手演唱中西流行歌曲、或粵劇等演出,表演性質較為健康,適合成人及兒童欣賞。一些團體或商業機構的大型活動如周年晚宴等,早年亦常於中式夜總會舉行。在香港體育館等表演場地落成前,某些著名歌手如羅文徐小鳳的演唱會亦有在中式夜總會舉行。

1970至1980年代的香港,是中式酒樓夜總會的高峰期,當時著名的包括尖沙咀海洋皇宮夜總會及海城大酒樓夜總會,以裝潢華麗作招徠。但其後因香港經濟環境轉變,加上酒店的飲宴業務競爭激烈,令傳統的中式酒樓夜總會難以生存而先後結業。

日式夜總會[编辑]

日式夜總會是由日本的高級夜總會演變而來,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起飛時期曾經在香港甚為流行,其消費在當年,以至現在的消費指數而言,皆甚為驚人。日式夜總會與舞廳相似,設有舞池,以媽媽生作為領班,並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樂。在全盛時期,日式夜總會也舉行各種不同種類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1990年至1997年是日式夜總會的全盛期。1997年後,香港經濟經歷多年的調整期,加上製造業等商業活動及應酬相繼北移,及澳門博彩業的積極發展,標榜極高消費及豪華享受的日式夜總會逐漸在香港式微。部份著名夜總會遷往鄰近香港的澳門廣東省繼續經營。而2000年代,類似形式的夜總會在廣東省深圳東莞一帶亦甚為盛行。

1990年代香港的日式夜總會主要集中於尖沙咀東及灣仔,著名的包括中國城、大富豪、新杜老誌、東方、中國皇宮、富都、新花都等。號稱全香港規模最大的中國城夜總會,1983年由商人鄧崇光創辦,在全盛時期顧客不少為金融地產界人士。有指其每年純利超過1億港元。[1] 但踏入2000年代,因香港經濟情況轉變而難以支撐,於2005年12月10日結業。 而位於灣仔杜老誌道的杜老誌夜總會,其前身杜老誌舞廳創立於1948年,至1984年改成杜老誌夜總會,2002年結業,其後易名為杜老誌會[2],但已在2011年初結業。[3]

大富豪夜總會,位於尖沙咀東新文華中心,佔地7萬平方呎,於1983年12月開業[4],亦在2012年7月結業。[5][6]

事故[编辑]

由於夜店具有人口密集與夜間經營的特性,所以當發生意外事故時,常導致死傷慘重。因此各地的政府,都會加強查核夜店的消防與逃生的設施,以防萬一。

相關[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中國城之父重出江湖 壹週刊,第900期,2007年6月7日
  2. ^ 杜老誌興衰五十年 壹週刊,第643期,2002年7月4日
  3. ^ 杜老誌夜總會再結業 蘋果日報,2011年2月3日
  4. ^ 我問你答:大富豪是另類經濟寒暑表 蘋果日報,2006年11月30日
  5. ^ 銷金窩 大富豪夜總會將結業 東方日報,2012年6月13日
  6. ^ 舞照跳28年就變 大富豪闊埋今晚 蘋果日報,2012年7月20日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