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要有風格」一直是GQ雜誌所推行的生活態度,全球GQ每年都會舉辦的盛典─“Men of the Year”(風格男人大賞),2013年,GQ Taiwan舉辦第二屆「風格男人大賞」將以【風格男人市集】的方式來慶賀,堪稱全球首創。
在風格男人市集中,您將可發現由GQ資深編輯群,為想成為風格人士的朋友挑選之風格好物,商品涵蓋了Lifestyle各個面向;每個攤位商家皆是GQ嚴選的好夥伴,每個商品都能讓生活更有風格與態度,這麼精采豐富的市集,僅限定兩天!
10:00~22:30 | 10:00~21:30
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
(八德路一段一號中六館),
一起逛市集、享好物!
With Special Thanks
Tastemaker 蔡辰洋
2010年10月,寒舍艾美酒店(Le Meridien)開張,座落於信義區心臟地帶,空間陳設以當代藝術品為大宗,主人是蔡辰洋;正對面的國泰金融中心,則由蔡辰洋的堂弟蔡宏圖掌管,這樣的對比不僅一樁,蔡家事業版圖龐大,囊跨金融、保險、房地產,而蔡辰洋選擇投身古董、美食與藝術酒店,已然確立他在家族中獨樹一幟的風格。採訪這天,他身著純白恤衫,套件泰雅族背心,搭配深色丹寧褲,出現在寒舍艾美的總統套房,開口先問吃飽沒?接著介紹剛才我們在一樓北緯25餐廳吃得齒頰留香,由飯店招待的牛肉麵和雞肉飯,是家傳配方,熱情好客一如他所偏愛的原民文化和服裝。有錢人嗜吃美食與賞玩古董不稀奇,但誰能像蔡辰洋,把自身對美學與美食的鑑賞力成功落實到企業經營,讓一般大眾也有機會體驗。他是品味與美味的創造者,為同業樹立了值得借鏡的最佳實例。
GQ:你是以收藏古美術和骨董起家,談談創立寒舍的動機。
蔡辰洋:收藏本來只是興趣,1985年發生十信事件,所有家產都被查封,唯一剩下的只有那些古董,但又無處可放,所以乾脆在文林北路開了寒舍,是當時最具規模的古董專賣店。有些人收藏可能是好玩,但我必須靠這門生意過生活,經營方式也不斷調整,後來涉足拍賣公司,也幫客人做代理業務。有一天我太太(賴英里,現任寒舍餐旅顧問集團副董事長)說:「你懂得吃,應該要開一家餐廳。」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做餐飲,花錢請別人煮就好了,一開始我的意願並不高。
GQ:後來為什麼還是決定要開寒舍食譜?
蔡辰洋:為了一個理想或宣示吧,表示我很厲害,懂吃。有一次我和太太去香港吃鮑魚,我告訴她那沒什麼了不起,我做給妳看,從發魚翅到挑軟骨、熬湯,全部自己來。很多菜我不會做,但我懂得安排,且說得一口好菜。
GQ:喜來登飯店有7種不同料理的餐廳,不像寒舍食譜專做廣東菜,要維持品質不簡單。
蔡辰洋:前幾年相當辛苦,慢慢調整、進步,但也不可能滿足每位客人。我們的目標是「掌聲大過於罵聲」,這樣就很不錯了。我將來想再開一間餐廳,做一些真正精緻的東西,一個晚上,10個、8個客人,那是一種理想。我不是要追求什麼山珍海味,每天吃也會膩,講究不是花大錢,一塊五花肉也可以煮得很好吃;一鍋麻油雞,土雞和麻油要選得好,而且一定得用老薑,這才是講究。
GQ:影響你最深的是什麼?家族?
蔡辰洋:從國泰到富邦,蔡家幾乎都是生意人,還沒有接觸古董以前,我喜歡的全是名牌,戒指就是藍寶,手錶沒有鑲一圈鑽我就覺得不好看,現在想想,真土。玩古董之後慢慢懂得什麼是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反而對時尚無感了,簡單、舒服最好,除非特殊場合才會穿西裝、打領帶。
GQ:在事業方面夫人同樣具有決定權嗎?她做的決定通常你都會同意?
蔡辰洋:如果我認同,當然會,但這樣的情況不多,因為本來就是她在決定嘛。很多男人吹牛:「家裡大事我決定,小事是我老婆決定。」那什麼是大事和小事呢?在我們家,是我太太決定。
GQ:沒有夫人的話,現在我們看到寒舍的規模,你一個人做不到?
蔡辰洋:沒錯!我們是分工,比如餐廳和人事歸我管,她負責和設計師溝通。如果是我主導寒舍艾美的話,就會變成故宮。艾美全世界到處都有,但大家一致認定台北的艾美最好。
GQ::寒舍艾美選擇加盟型態,是因為想要保留自己可以掌控的空間?
蔡辰洋:加盟國外集團的好處是,對方會定期提供管理、營運的Know How,參加員工訓練,但是餐飲這塊我保有絕對的掌控權。我不贊同行政總主廚,我的Hotel就是要分中式主廚、西式主廚,沒有行政主廚。廚房裡出現不同的語言,在理解上是會出現誤差的 。
GQ:做飯店面對許多外國客人,會想要凸顯台灣什麼特色?
蔡辰洋:原住民主題,但那些會在台北以外的地方做,以Resort方式呈現。如果在台東或屏東,我希望建築物的外型像石板屋,裡面結構還是要顧慮到現代化,裝飾就可以走原住民風,餐飲部分走精緻,但不脫離當地特色為出發點。我認為台灣真正善用原住民文化的餐廳或飯店很少,不過有在進步。最近拜訪一間新竹尖石的民宿,才發現原來之前我們有提供對方訓練課程,成果不錯。
GQ:現在寒舍在做的事,和你過去成長背景的關聯性是什麼?因為你從小接觸所謂的好東西,並不會感到陌生,也比較了解該怎麼把它做好?
蔡辰洋:會用比較好的東西去做,有些人用食材捨不得,就做不出好品質,有些菜就是沒辦法完全考慮成本,據我所知,某間飯店管理得不錯,食材成本控制得很好,控制得嚴不能保證口味。不是說寒舍因為選了好的食材所以一律賣得貴,在我的飯店裡,客人總是可以挑到他愛吃、而且對他來說價格相對划算的餐點,吃便宜或者吃貴一點,選擇在消費者。打算盤不是說只顧慮績效和錢,艾美集團的顧問建議我,寒舍艾美在有空間的地方都還可以加一些位子上去,我跟他說,今天我們之所以能營造出高級感,就是在客人走進來時感受到的空曠感,這些必須浪費空間才能辦到,如果再隔成幾個店面、多塞幾個座位,原本很好的生意,兩個月不到以後就不是那樣了。
GQ:想過退休嗎?
蔡辰洋:還沒有。我覺得退休這個界線很模糊啦。一般人退休就完全不管了,但我們又不是一般上班族。一個家族企業,爸爸去兒子辦公室坐坐,給點意見,你能說他沒有影響力嗎?
蔡辰洋,1949年生,為已故國泰集團創始人蔡萬春三子;曾擔任家族事業中來來百貨副董事長與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副董事長;寒舍餐旅集團創辦人,2000年創立寒舍食譜,2002年買回因十信事件爆發而轉手他人的來來飯店,斥資新台幣21億改建,並更名為喜來登飯店,此舉被外界形容為王子復仇記,該飯店亦是許多政商名流舉辦婚宴之首選;集團旗下物業另有寒舍藝術中心、寒舍艾美酒店、勞斯萊斯台灣代理,明年將於寒舍艾美酒店旁再開設一間完全自主經營的藝術酒店。他同時也是台灣頂級藝術收藏社團「清翫雅集」的創始成員。
Visualizer 聶永真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聶永真,進入設計圈超過十年,聶永真替天王天后設計唱片封套、經典小說設計封面、展出及活動設計海報或商品。他的設計語彙與時俱進,充滿冷調時代感,同時也飽含人文溫度。因為他,台灣的平面設計被帶到一個全新的層次,也讓大眾了解,好的作品不用說太多,便已經替商品本身說完該說的話,甚至說得更多。聶永真在今年成為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簡稱AGI)正式會員,也是第一位加入AGI的台灣人,他說,這是「平面設計圈最高最遠的地方」。與他清新、冷靜且節制的風格大異其趣,聶永真本人淡定幽默,T-shirt牛仔褲加大背包,學生般的清爽打扮,一雙清澈眼睛,說話時定定看著對方,他講自己、講設計、講大環境輕描淡寫,卻能直接切中要點。《GQ》認為他替台灣平面設計圈立下革命性的標準,絕對夠格成為本年度的Visualizer of the Year。
GQ:首先恭喜你進入AGI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是台灣進入此聯盟的第一人,也代表你的人生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面對這樣的肯定?
聶永真:AGI入會資格除了同時有三個會員推薦,以及經過嚴格的作品審查。這幾年,我對自己的每件作品都非常謹慎,寧願花比較多時間做,賺比較少的錢。剛好這一年中有許多自己很滿意的作品,所以整理出來的作品集,我自己也很喜歡。把申請資料和作品集都送出去之後,心裡雖然有期待,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不過收到入選通知時,真的非常開心。
GQ:你的設計風格已然成為設計圈的指標,由你自己解讀,什麼是所謂的聶式風格?
聶永真:網路平台上常常看到很多個人化的厲害作品,不過這些創作者面臨的問題是,一旦接觸到目的性非常明確的案子,可能就沒辦法表現得那麼好。我對平面視覺的訊息傳達很敏感,如果要再輸出,轉化成為大眾語言的作品,還是能夠找出特別的、不庸俗的做法,如果要說我的優勢所在,差別就在於翻譯的功力吧。我設計的作品不一定是我的風格,可能這幾年大環境的風格就是這樣,只是在這個時空和環境之下,設計該有的樣子而已。視覺手法容易模仿,難是難在你如何將符號拼湊起來,看起來仍然是有意義和有深度的,那樣的深度最難模仿。
GQ:你做設計的這十數年,也正是電子數位化風起雲湧的黃金年代,而你所設計的主要作品──書本及音樂專輯,正是受到最大衝擊的兩個產業,你自己怎麼看平面設計產品的未來走向?
聶永真:書架上的書還是很多啊,在印刷媒體消失之前,這些東西還是要做到最好,我會做到最後。但是就算那一天真的到來,也不代表我失業,只是把設計的功力放進不同的媒介而已。我從1990年代入行,就是CD的年代,但我到2004年都還在設計卡帶包裝,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遇到媒介轉換。即便所有的媒介都有可能數位化,對平面印刷可能消失這件事,我還是覺得很可惜。
GQ:所以在做設計的幾年之後,你才對自己的作品有足夠自信,相信自己的東西除了風格之外,同樣具有厚度和底蘊?
聶永真:突然意識到這一圈有很多新人出來,要真正超越別人,必須要往深度去鑽研。開始產生危機感及正視這個問題是在2009年,設計林宥嘉《感官/世界》專輯的時候,我發現除了視覺之外,還要創造餘韻和想像空間。《感官/世界》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外界的評價也很好,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個設計都嘗試了類似的手法。
GQ:這兩年你開始自己的書系「永真急制」,至今發行了兩本攝影書,日本攝影師森榮喜的《Tokyo Boy Alone》以及大陸攝影師編?223的同名攝影集《編?223》,接下來的永真急制還有什麼計劃?
聶永真:我想繼續發展聶永真這個名字的意義,應該再做一些不一樣、超越設計的事。這就是我選擇超越設計的事──把自己放在編輯面,成為挑選東西的人,創造出一個更前端的角色,而不是拿著別人現成的成果來做,這是一個冒險也是創新。設計師應有的價值是拋出新的東西,或是介紹好的東西。這兩本書的確影響到很多人,對於即將成為設計師的年輕人來說,也是振奮的消息,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新的機會和可能。一開始只想做這兩本,做完就結束了,第三個題材目前還沒有找到,要找完全不同風格的創作者,讓我喜歡到非幫他出版不可。不過明年我會再出版繼《沒有代表作》和《永真急制》之後,自己的第三本書。
GQ:台灣的生活環境中,有沒有你最難以忍受,以及你迫切想要改善的視覺污染?
聶永真:真正的好設計,對我來說是一段簡單的Slogan,字體非常好看,放在最對的地方,這樣就夠了。有些建設公司的視覺做得很好,但文案真的很可怕,在自己的莊園裡面騎白馬之類。現在這個時代講的是人跟環境之間的關係,很多東西都要變得更簡單、有機,但如果強調的還是富有、富豪、掌握權力世界,再把房子蓋得跟皇宮一樣,那就跟這塊土地違和啊。我們不需要皇宮一般的建築,簡單質樸的東西其實就很好看,也適合這塊土地。
GQ:那麼你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
聶永真:扣除掉設計工作之外,我的日常生活很簡單,每天大概11點多起床,下午一點多到工作室,工作到半夜兩、三點。我的理想生活是工作不要太滿,剛剛好就好,不要累的人生就是好人生;一旦工作太多,把自己弄得太累,就不是舒服的生活,身心狀態要剛剛好才是舒服。現在的狀態算是累的,還不到非常理想,希望工作可以再少一點點。
聶永真,1977年生,永真急制工作室負責人。設計領域涵蓋唱片、書籍、展覽活動視覺及海報,為台灣當代最重要的平面設計師之一,以《感官/世界》專輯設計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及德國iF傳達設計獎;《美妙生活》專輯設計獲德國Red Dot傳達設計獎。2012年成為台灣入選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第一人。
Chef 江振誠
江振誠,二度被《Time》雜誌譽為「印度洋最偉大主廚」,從前許多台灣饕客想體驗這位獲得無數國際「最佳」頭銜主廚的料理,都得搭飛機到新加坡,才能如願以「嘗」,直到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力邀他返台客座。這次我們也特別邀請潘思亮與江振誠聊聊兩次合作的感想。
江振誠的料理以八角哲學(Octophilosophy)著稱,分別為Pure(純淨)、Salt(鹽)、Artisan(藝)、South(南法)、Memory(記憶)、Unique(獨特)、Terroir(風土名物)、Texture(質感),這八角聽起來玄,吃進嘴巴裡更玄。比方一道以「鹽」字為概念的創意菜,連一粒鹽都沒用上,而是藉由進口海水喚醒鹹的天然記憶;墨魚燉飯黑色的部分變成蔬菜,白色才是剁碎的墨魚,這種頗具哲思的特色,不僅刺激消費者的感官和味蕾,連大腦都得跟著嘴巴運動。食客們都不只是單純因為好吃而讚不絕口,而是感受到那股乘載著從產地到餐桌,滿滿的致敬和尊重,把吃飯提升到比吃飽吃好更高的層次,是名符其實的Food For Thought。
潘思亮:有一個英文單字Serendipity,意思是原來期望A,結果卻是完全意想不到的B,當初在網路上偶然發現你,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你的家人早就是麗晶會員,最後邀請你在麗晶舉辦餐宴,這個過程很Serendipity,又恰好對應你的風格,永遠無法預期,每件事情都可能觸發靈感,或許下一秒就是重要的瞬間。
江振誠:Improvise(即興)這個字對我來說一直都很重要,在字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完全沒有準備就上場,但是一場好的即興表演,背後其實蘊含許多日常生活點滴的觀察與累積,我是一個對什麼事物都感興趣的人,看到什麼有意思就拍照,一旦養成習慣,累積的東西愈多,每次遇到引發靈感的事物,就立刻會觸動腦袋裡的資料庫,迅速規劃組織。認識潘先生以前,我都是和歐洲客戶合作,但我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希望家鄉的人看見自己的作品。潘先生出現的那一刻,簡直太完美了,讓我有機會透過料理告訴台灣人,我們也可以創造與眾不同。
潘思亮:台灣市場不大,但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像一場尋根之旅,期待挖出更多寶藏。
江振誠:我同意,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意義遠大於它所帶來的實質利益,多數人質疑以台灣目前的市場規模,是否有足夠的成熟度接受創新?以我的國際經驗檢視台灣,我認為消費者準備好了,反而是產業界沒有突破現狀。第二次創作中,我放手做了新的嘗試,意外發現台灣的接受度一年比一年高。
潘思亮:我覺得你不只是主廚,而是個全方位的藝術家,把料理當做一門藝術在鑽研,我相信你在其他領域同樣能闖出一番天地,料理只是你表現天分的途徑之一。
江振誠:我愈來愈相信,一個東西要盡可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表現,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完全滿足你,你反而更想一探究竟,而當它在表面上可以滿足你,代表相對喪失探索的動機,好比一部動作電影,畫面調度上已經這麼忙了,觀眾哪有時間去管劇情吸不吸引人,而當螢幕上只留兩個人在對話,你反而會很注意談話內容和深度,所以利用簡單的方式,保留很多訊息,才會留下更多想像。
潘思亮:現代人不只吃得飽、又吃得好,所以更應該往內發掘精神層面的需求,不再只是品嘗菜色好不好,而是透過料理背後的原創精神和人文特色,連結某一段記憶引起共鳴,我主張的人文奢華其實就是從你的八角哲學衍生而來。
江振誠:奢華也可以觸動人心,就人文奢華來說,我會分為兩個層面。在品質提升之外,強調人文精神及藝術創作的涵義;再者,所謂的奢華,不該完全取決於價格,即使是一道簡單的料理,也會因為背後的理念傳遞它的價值與深度。有人問我,Fine Dining對庶民飲食究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多數人以為這是兩回事,但事實上它們息息相關。我一向喜歡從夜市、路邊攤觀察當地的人文特色,我發現每個攤子、每一道傳統料理所透露的訊息是很直接而強烈的,兩者息息相關,如同高端時尚品牌會帶動平價時尚,平價時尚則反映出高端時尚的趨勢一樣。
潘思亮:現代人把東西搞得太複雜,遺失了本質和純真,其實人生下來那一刻最美,餓了就叫,吃飽就乖了。很奇怪,走了這麼長的路,如今又要回歸原點。
江振誠: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個主廚或一間餐廳所具備的特色,是否有能力彰顯想傳達的意念與精神,引領客人融入到你設定的情境中。把握特色,就可以完整地表現自我,一旦客人投入你設計的世界,就會跟著腳本走,像進到英國米其林三星餐廳The Fat Duck用餐,隨著餐廳播放的海浪聲享用海鮮。只要保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大家自然會欣賞,不需要太複雜,目標清楚,你要吸引的人會自動靠近。我的餐廳每天都做不一樣的菜,可能今天做辣的,明天做清淡的,沒有所謂的招牌菜,但我擁有的是招牌風格,這個風格是不會變的,比方一個人永遠都只買某個品牌的產品,不管玩什麼樣的形狀、材質,他就是會買,因為他相信那個風格,那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我的餐廳只有30個座位,客人想什麼時間來都可以,那一桌整晚都屬於那一組客人,我希望他們可以盡量去感受我們所營造的一切,不需要擔心時間問題。餐盤絕大多數是我自己訂做的,我從南法運來一棵橄欖樹,種在餐廳門口。我的餐廳不會只是一部賺錢機器,我想創造的,是更Personal和Intimate的體驗。
江振誠,1975年生,25歲當上南法米其林三星餐廳Pourcel執行主廚,2006被餐飲指南《Relais & Chateaux》,列為「全球最佳150位名廚」之一,並於同年被Discovery頻道選為「亞洲10大最佳青年主廚」;曾擔任新加坡Swissotel The Stamford設置的法式餐廳JAAN par Andre主廚,並於一年半之內,在全球最佳50間餐廳中名列第39;2010年於新加坡開設的Restaurant Andre,被《紐約時報》名列全球10大值得專程搭機造訪餐廳,並於2012年「聖貝勒格利諾全球百大餐廳排行榜」(San Pellegrino World's 100 Best Restaurants)中名列第68。
Breakthrough 張孝全
他興趣廣泛,沉迷和退燒都很快速短暫,生命中至今不膩且認真對待的事情唯二:演戲和運動;他有所堅持,因為一部偶像劇人氣爆棚只是偶然,認知中沒有趁勝追擊這個詞,管它各方邀約如雪片,角色只接想挑戰的,不重複自己是最基本;他很慢熱,號稱圈內最難訪藝人之一,面對面,可以持續長時間的沉默寡言也不怕冷場,讓採訪者不由得陷入找不到談資的焦慮,直到某個牽動他的話題出現又能滔滔不絕,興高采烈像個大孩子似的;他給人印象表裡不一,高反差來自那粗獷陰鬱又帶點憨直的長相,以及看似不經思索直線性思考的行動派,私底下卻是愛開玩笑、絲毫沒明星架子的路人甲乙丙,有時又是想很多想很深,經常與內在思辨對話的哲學家。這個風格鮮明、三十未滿的台灣中生代性格演員,以實力和行動向我們證明:走自己的路原來可以如此灑脫!
對於浮面印象有點難纏的藝人,大家特別愛挑刺,好比談到張孝全,一定要把他不好訪的這件事拿來說嘴,實際上,進入演藝圈已有十多年的他始終不大能適應快問快答這模式,舉手投足男人味十足,個性卻謹小慎微,開口前總會想很多,以致步調感覺上特別慢,卻也容易造成誤解,但如果別人願意花時間傾聽,他其實是願意認真回答的。而我們也不期望他作答非要快速有系統,因為得來的答案通常很官方很政治正確,畢竟一步步朝演技精進的他不是綜藝咖,沒必要扮演討好每個人的鄉愿角色。
現在所有人都稱他為實力派或演技派,為了賺錢,有一度張孝全也曾接拍一堆戲,有些甚至不知所云到自己事後審視都沒法接受,以致於對當演員這件事萌生反感,原本一直對朋友嘟嚷想休息一陣子,想出國念設計再深造,幸好經過當兵那段時間沉澱,心境又有了改變,慢慢地拾回對演戲的興趣,進而認真看待,把它當成想長久經營的事業,於是乎,接戲選角變得更謹慎,也盡其所能投入心力來面對每一個角色,像是讓張孝全一夕爆紅的《醉後決定愛上你》裡面的宋杰修,有別於之前《盛夏光年》中大家熟知的憂鬱青年,這是他首度挑戰喜劇類型,雖然真實性格一點都不靦腆,但為了這個周遭朋友透露最接近張孝全本尊的嘴賤角色,還是花去他不少時間才抓住節奏,才贏得漂亮收視成績。再拿《女朋友。男朋友》這部戲來說,大家或許印象深刻的是他深刻內斂又苦悶壓抑的內心戲,但原本幾乎一句台語都不會講的他,透露當中最難的,是光為克服語言障礙差點沒去掉半條命,對他如此奮力演出,入圍第49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就是高度肯定。
不過,這些困難對於名品演員的養成都只是必經過程,不喜歡重複自己,近似角色堅持不接,對名利欲望低,接戲最重感覺,不想走平順無波的路,寧可主動迎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張孝全的我行我素,反而是他能在一眾偶像演員中脫穎而出的主因。
朋友都說張孝全是一個明星自覺很低的人,處於工作狀態時,會知道自己現在是演員,那就好好演戲,需要做宣傳就好生打扮好入鏡,但一下工,他就直接當自己是路人甲乙丙,經常T-shirt短褲拖鞋就出門,哪怕是和女友街頭喇舌或路邊抽根菸,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算被拍到又如何?和朋友家人相處的私人時間何必刻意偽裝?哪怕是知名度這麼高的現在,他仍做如是想。
有人批評張孝全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被攝影機帶到時神情不悅太明顯,質疑起風度問題,但畢竟每年入圍有很多位,最終贏家卻只有一個,沒擒下大獎失落是一定的,我們無法因為他不夠「專業」的表情而加以苛責,這僅僅意味著三十未滿的他那年少青澀還未完全褪去,他的不加掩飾,反而更真;事實上,他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也坦承這次同台競爭的對手個個強勁優秀,得失心並沒外界揣測的這麼重。
知道自己的不足處而時時保有緊張感,對演戲抱持高度熱忱持續努力不懈,一名好演員的演藝生命是可長可久的,這個才剛要跨入三十歲代,在台灣演藝圈散發少見男人味,不輕易妥協,堅持走自己路的年輕演員,還有很多可能值得我們期待。
張孝全,1983年生,模特兒出身,18歲時被易智言導演在街上發掘,曾參與許多當紅歌手的MV拍攝,例如:鄭秀文、蕭亞軒、楊乃文、楊丞琳、周華健、羅志祥、楊宗緯等,並在近20部偶像劇及15部電影中擔綱演出;與香港知名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合作《水滸傳》與《西遊記》;2006年以戲劇《拍賣世界的角落》提名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男主角並以電影《盛夏光年》中的同志角色提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與最佳新進演員;演藝生涯曾一度因倦勤中斷一年。去年在偶像劇《醉後決定愛上你》中首度嘗試喜感演出,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提名,今年更首度以電影《女朋友。男朋友》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Most-Wanted Designer 葉裕清
早年知道葉裕清,是因為他以獨特的品味眼光,為品東西羅致了一系列風格產品線開始,後來他隻身到曼谷,打造了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Eugenia旅館;近年他跟國賓集團聯手,在台北接續推出了Market Place、1Bite2Go及AMBA等讓人驚豔的餐飲空間。葉裕清用他獨特的美學眼光,替台北這總是流行一窩瘋的城市,注入一股新鮮有型的活力。 近年來,許多國外的旅館或餐飲空間,都喜歡用上有Vintage和工業感的混搭布置,葉裕清不但是箇中高手,他整合東方與西方、新與舊元素的能力一流,對空間布置眼光獨到,融合他個人講究的生活品味,他的作品在眾多空間中既搶眼又耐看,相當迷人。喜愛歲月時間感的葉裕清特別鍾情老房子再造,徐州路的天命庵不著痕跡地把日本老房變成居酒屋;最近他又高高興興地用上了自己珍藏的檜木地板,為工作室附近空間只容得下10人左右的天命庵No.2布置。從每年的採買家具行程,到現在手上同時有數個案子進行,甚至接下來還有機會接下花博園區Food Court案子,葉裕清的腦子裡老是構思著,如何讓許多被遺忘、被錯置、被浪費的空間獲得新生命。台灣也許不需要出現更多設計師,但我們希望出現更多像葉裕清這樣好品味的設計師,忠於自己的Lifestyle,而不只會追隨潮流浮沉。
GQ:你希望別人怎麼樣看你?你覺得你的風格是什麼?
葉裕清:肯定跟極簡無關,我做的東西是極複雜。我用各種元素混合出一種屬於我的特色,而有些人也因為這樣的風格而開始認得我。我當然喜歡別人覺得我是一名好的設計師,這是我做到目前為止唯一讓我賺到錢的行業(大笑),室內設計是我從小開始就學習的東西,我喜歡吃,喜歡旅行,喜歡建築,腦裡充滿了對室內設計的Idea,所以從事這份工作讓我獲得莫大的成就感與滿足。
GQ:你很愛旅行,在旅途中要如何讓自己有辦法吸收或感受到更多?
葉裕清:其實一個重點就是不要被侷限,我連在飛機或是車上的時候,都不會急著要睡覺,而是到處看看;不管是旅程中的一棵樹、一個風景或是一棟房子,甚至只是在異國聽聽那邊的人對話,聽聽他們如何過生活,都有可能會獲得有趣的啟發;也不要為了拍照,而忘了自己應該用眼睛去看,或看得不認真。
GQ:關於生活品味,你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慢慢培養出來嗎?
葉裕清:我覺得生活品味不該是如何培養,而是說想不想培養,很多人都說沒有錢怎麼會有品味?但是我看過很多很有錢的人,他們壓根不想要生活有品味,只是賺錢第一。名牌跟品味完全無關,很多藝人或有錢人會一身名牌,但這跟品味一點關係都沒有。品味的培養,就是多看多感受,去Appreciated美這件事。
GQ:近年你在台灣的案子都獲得很好的評價,是否有想過可以在台灣多做些什麼?心中有什麼樣的想法開始醞釀了嗎?
葉裕清:最近就在想台灣很多廢漁港和碼頭,如果有業主願意找我去做,我一定很高興,因為我愛曬太陽又愛游泳,如果可以把台灣的海邊弄得更漂亮就很棒。另外我也在構思一個新的夜市概念,可以喝Wine吃生蠔,或者說是一種升級版、國際版的台灣夜市,不要再從南到北的夜市都千篇一律的樣子。然後消費水平還是要讓大家覺得輕鬆,就像在西班牙跟法國的市場,都已經變成年輕人假日休閒愛去,很Chic又有食物與文化特色的Location。
GQ:談談你從事的室內設計工作,你在接到一個案子的時候,是如何開始構想這個空間,如何找出適合的Idea?
葉裕清:空間與使用者的關係很重要,我一定得先了解使用者的生活習性,我覺得設計師不是藝術家,藝術家是先創作,但設計師是要先聽客戶的意見,聽他們要什麼功能跟喜好,比較像是一種替美把關的行業。我在做每個案子的時候,都會先去想一個故事,替這個空間想出一個虛構的主人翁,想像他使用這個空間的樣子,再去設定這空間裡大大小小的細節。
GQ: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尋設計的靈感?
葉裕清:看雜誌跟看電影,什麼雜誌都看,什麼電影都看,再爛的電影也有可看之處,也看滿多雜誌,看Fashion Magazine是為了看一下現在流行什麼,但室內設計雜誌,我看當季的會翻很快,反而會去把兩三年前的東西翻出來,如果某些風格或設計還很吸引我,那才代表不退流行,室內設計絕不是一個隨流行起舞的行業。我當然也會參考很多人的東西,但我參考的一定都是作古的人(笑),設計某種程度也是一種消化的過程。
GQ:你沒有設計方面的正規學術背景,你覺得這件事對你會是難題嗎?
葉裕清:我常覺得愛吃是當廚師的原動力,你要當廚子還是當廚師?關鍵就是你有沒有愛吃。我從小就喜歡布置自己的家,利用家人出門的時間,把家裡變個樣子,而身邊不斷都有學設計學建築的人在幫助我,讓我學到很多,雖然沒有考上設計科系,但我對這件事的熱情反而讓我做起來甘之如飴。我碰過一些很有Know How的設計師,但始終不能創造出驚人的作品,我想這跟有無正規背景沒有關係,而是對事情的熱情。
葉裕清,1962年生,青聿頁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早期在台北從事家具採購,2005年在曼谷成立自己一手打造的The Eugenia旅館,兩年後獲邀成為法國Relais & Chateaux飯店成員,今年將在曼谷再開設Cabochon精品旅館;台灣方面他亦與國賓集團合作,負責集團旗下的AMBA,1bite2go及Market Place等案的室內空間,獲得極大迴響。
Big Brother 李宗盛 T-Pop Hero 阿信
李宗盛和阿信,華語流行樂壇的中青兩大支柱,一個現在專心做手工李吉他,最近忙著錄新專輯;另一個身兼樂團主唱、詞曲創作人、潮牌CEO、公視董事數職,他們是師與徒,阿信跟著李宗盛,到北京學著做了一把吉他,他們是伯樂與千里馬,當初李宗盛慧耳識英雄,才把被好幾家唱片公司退貨的五月天納入滾石唱片;他們是上司與下屬,卻未曾合作過一張唱片;他們的歌影響著多少男人與女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感情、生活和價值觀,於是《GQ》特別安排一場多年來兩人首度的深夜對談。這一晚,李宗盛與阿信聊風格,和那些感動人們的歌,同樣精采。
李宗盛:我認為所謂的風格應該是自然流露,那是上品。我很怕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從一個人的走路和打扮,就知道他對自己是否過度自信,一個人自認很有風格,乃是下品。有的人終其一生,皆無風格,而且我敢說是多數人,都只能勉強度日了,哪來什麼風格可言?所以風格是針對某些特定的人,他有餘力能夠考慮到的部分。倒是我旅行去的許多地方,當地人風格是大自然給予的,你看那些大陸的農民和礦工,太有Style了,那不是刻意塑造出來的,是生活條件帶來,使他變成那樣的人,有如此的皺紋、行走和說話方式,那是我說的上品。
阿信:我想「風格」是有史以來最難討論的題目,因為你只要一在乎自己的風格,風格就不見了。有些人講話,眼是看著對方,可是有些人跟人家對話,卻拿著鏡子照自己,那表示他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我的想法跟大哥一樣,當我們很專注地和朋友和生活互動的時候,那個帶給你的回饋,應該才是風格。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刻意把自己搞得很頹廢,然後覺得自己是Nirvana主唱Kurt Cobain的傳人,那就不叫風格了。
李宗盛:我建議最好不要相信我們這些搞音樂的所謂的風格,這些人的行為舉止、甚至音樂本身,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我們只是寫歌的人。當這些歌被喜歡,例如說某樂團的主唱,他是很棒的音樂人,同時也是一個混蛋,他根本沒什麼風格,只不過寫歌很好聽而已,這是我的見解一;見解二,風格不會是一個結果,而是做事情的方式。重點不是這個男人有沒有愛上這個女的,而是他如何表達愛意,服裝品牌也是這樣,我認為很多名牌,其實沒什麼風格。我不太買名牌,它們怎麼配得上我這麼Creative的人。各式各樣的雜誌,寫著所謂的風格男女,什麼是風格?我滿想從這個人做事的方法,去定義他的風格。
阿信:我做事情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花時間。有些事情就像蝸牛,走過會留一條痕跡,按照那個痕跡,你會知道什麼事情該去找人來代替你,但可以做到一模一樣,然後自己再去做,別人無法幫你完成的事情,這樣時間就可以充分利用到最大值。當初接到提名我當公視董事電話的時候,旁邊的人都說,不要淌混水,我也應該聽大家建議,可是當天晚上躺在床上,覺得有一個聲音在跟我說:試試看。答應之後我花了滿多時間跟一些學者談過,把相關法規和幾個單位的媒體改革訴求,盡可能地消化。我這個人有很強烈的強迫症,一旦決定做什麼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驅使我不斷去做的力量,就是一個字:爽!我很享受做這些事情,應該說,如果我的職業是音樂,那我的休閒就是去做一個服裝品牌;反過來也通,兩者互相調配,我覺得滿好的。
李宗盛:爽是副作用,我認為目的性很要緊,因為爽是一個結果,你會因何而爽?對我來說,所有事情最基本爽的來源是:「喔,原來我想的是對的」。從中你會認可自己,你沒有要證明給老婆看,或證明給老闆看,你只是要證明,這樣做果然是對的,做完一定很爽。有時候不見得是為了賺大錢,賺錢是一個動機,但通常不是最主要的,至少對我來說不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問計程車司機要走新生高架或建國高架,結果他選的那條路沒塞車,證明他是對的,就爽囉。
阿信:大學時我看了一篇伍佰的訪問,記者問伍佰:「你組搖滾樂團是為了對抗偶像式的音樂,但你自己後來也變成偶像,這怎麼看?」伍佰答了影響我一輩子的話:「比起很多人,我更適合當偶像,不是嗎?」真有道理,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該大方地去影響更多人。當然有壓力,但以我自己來說,那會讓我下定決心要變成更好的人。好萊塢明星經常為戲要突然增肥或減重幾十公斤,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但如果在好萊塢明星身上,不但可能發生,而且很應該發生,因為全世界都在等著看他們下一部電影裡不同凡響的演出。那種背負著極大期待的心情,督促他們能夠做到好。所以我不怕把自己放到被期待的位子,不管是好萊塢明星或平凡人,如果能夠有同樣認知的話,應該都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超越自己的想像。
李宗盛:最近在做新專輯,其中有一首歌叫〈我的老人斑〉,其實每個人都會一步步走到這裡,開始看自己的老去,泡在澡缸裡,發現自己有老人斑。對我來說,除了肉體衰老,我不認為自己和24歲那個李宗盛有什麼差別,對生命的渴望,甚至對小妞的渴望都是一樣的,精神上仍然是同一個李宗盛,而且變得更大膽。男人到了50、60歲,比方說買車、裝修房子,你會想:這個房子會住多久?這輛車能開多久?在有生之年,還能換幾部車?思考面向跟30、40歲不同。雖然最基本的你還是存在,但是因為進入倒數階段,你會變得比年輕的時候更勇敢。我另一首新歌的歌詞:「其實我們都未能成熟,就已然老去??」人很難真正的成熟,定義什麼叫成熟?別傻了,人最好不要成熟,而且也很難成熟,如果能保持某種狀態一直到老,那就太屌了。像阿信現在的年紀,30歲到50歲之前,最好!
阿信:以年紀來說,我現在比較不那麼躁動,但不見得是絕對的好事,本來以前會擔心害怕,覺得應該要解決的問題,到後來會變成,其實那都不是問題。往好的方面想就是比較清楚自己要什麼,但我真正擔心的,是喪失了尖銳的成分。一個年齡一個階段,想法自然會有不同。等到我年紀更長,很尖銳或很衝動的部分,會有更年輕的人接手。回到這次的主題風格,我覺得平易近人、快人快語,或任性妄為,其實大哥都有,你永遠不知道他這句話是任性,還是累積很久的人生經驗,他從來沒有對我們板起臉孔,但是會令我們揣測,哪句是開玩笑哪句是當真的,可是當下又隱約知道答案是什麼。
李宗盛:你可以把我的話都當真,你也可以把我話都當屁,無所謂。這跟聽爵士樂一樣,爵士樂是我認為最詭異的,5個大師在玩爵士,隨著年紀增長,你聽聽突然明白,其中有一個是騙子,再過幾年,你發現原來彈貝斯跟打鼓那兩個是同志,到最後你發現,原來5個都是騙子,每次都不一樣,端看你在人生哪個階段。天下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反正就是老師講的你不聽,和尚講的你就哭了。老師說你當耳邊風,哪天師父說要如何如何,你就痛哭流涕了。我很難用風格形容阿信,你就是聰明,而且運用得滿好,可你不是絕頂聰明,但能把有限的聰明用得好、用得巧,這才高段。我看過很多聰明人,但招術非常爛。我比較貪心的是,我希望我的強項弱項都給我帶來好處,這境界就難了,是「Make something good out of it.」,即便是最差的狀況我都希望不會全盤皆輸,這是我目前正在學習的。
阿信:這些年我一直從旁偷觀察大哥,以前總是聽大哥身邊的人講,未來要做自己的吉他,都不知道是真是假,直到有一天,大哥邀請我們去他在北京的吉他工廠參觀,也讓我們動手做,之後也真的彈到了成品,坦白講我學了半輩子吉他,從來沒有想過哪天手上會抱著一個我認識的人做的吉他,而且那個人是李宗盛。外界的人不知道,大哥其實在這個上面花了很多時間和努力,大哥就是這樣的人,強項都要讓它更強,音樂人本來就很懂音色和聲音情感;但弱項是華人世界沒有這樣的技術,在我們的環境周圍,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好材料,但大哥全部都克服了,你是用整個人生去演繹剛才講的話。
李宗盛:吉他的價值應該是在音樂人身上體現,吉他做再好,沒有音樂人來彈,它就是廢物啊!有人說某某某做的吉他很屌,可是對不會彈吉他的人來說,那把吉他就是零嘛,對不對?比方說我做的吉他,在阿信你手上才會有意義,是吧!
李宗盛,1958年生,詞曲創作人、歌手、唱片製作人,人稱華語歌壇音樂教父。2002年創立手工吉他品牌李吉他(Lee Guitars),並持續發掘培育新生代吉他手,歌手周華健、陳綺貞、張震嶽、蔡健雅以及阿信皆是其愛用者;2008至2010年與歌手羅大佑、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縱貫線樂團,並於第22屆金曲獎,以專輯《南下專線》中的創作〈給自己的歌〉獲得最佳作詞人、作曲人及最佳年度歌曲獎。
阿信,1975年生,由他擔任主唱的樂團五月天,於今年第23屆金曲獎以專輯《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一舉拿下最佳作曲人、最佳編曲人、最佳樂團、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年度歌曲獎以及最佳國語專輯等獎項;2008年與設計師不二良創立潮牌Stay Real,於台北、香港、上海、東京皆設有專賣店;今年8月獲選擔任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是為史上最年輕的成員。
Tastemaker 吳寶春
從什麼時候開始,麵包店的紙提袋也代表了重視生活品質?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知道何謂歐式麵包、何謂老麵發酵?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總會出現一窩蜂的熱潮。2010年,吳寶春拿下世界冠軍之後,全台麵包店掀起了歐式麵包狂潮,然而,時隔3年,2013年首度踏足台北,在松菸開張的吳寶春店門口排隊人潮始終不曾散去,若說吳寶春替台灣市場帶來了什麼,或許不是幾個加入本土食材的麵包食譜,而是他努力背後所帶起的台灣麵包革命。
稱寶春師傅的吳寶春本人相當瘦小,但看著他,總會覺得眼前這個麵包師父,身子裡藏了個不願長大的小孩,小孩子都有夢想,而人因夢想而偉大。
008及2010年,兩度拿下斯樂福麵包大賽個人優勝及世界冠軍。「其實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讓台灣被看見,讓台灣麵包師父能更受尊重。」彷彿是始終如一的脈絡:兩次得獎麵包都用了台灣本地食材,讓世界嘗到台南東山的龍眼乾、屏東山地門的小米酒,以及南投埔里的有機玫瑰花瓣。我們幾乎忘了「讓台灣被看見」這種願望,只敢在小學作文簿上書寫。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Sportsman 陳偉殷
2013年是陳偉殷有痛有快樂的一年,球季間他因為腰傷休兵兩個月,季後又動了膝蓋手術,一口氣解決這個困擾他已久的問題。因為傷勢影響,陳偉殷今年只拿下7勝,但經歷了兩個球季的適應期,他更能融入美國的棒球文化,才28歲的陳偉殷,其實才正準備迎接人生的顛峰。更不一樣的是,今年是他第一個有兒子陪伴的球季,去年11月升格當爸爸的他,整個人變得更顧家、戀家,球季結束後,他也推出新書《Will Win, Chen》,跟球迷分享他棒球路上不為人知的故事,在裡面他也暢談與兒子Karsten的情感。11月底,他除了舉辦棒球營,傳授最先進的技術與知識給三級棒球球員外,也將新書版稅化成棒球獎學金,鼓勵更多小朋友大膽地做棒球夢。
兩年多前,第一次採訪陳偉殷的前一晚,我的心情其實緊張到不行,因為這個人對我來講,實在神祕跟低調到了極點,有時候「神秘」跟「難搞」只是一線之隔。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Visionary 魏德聖
2008年之前與之後,對於導演魏德聖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2008之前,大家只知道有個花了250萬拍了5分鐘《賽德克·巴萊》片花來募資的傻子,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從證明自己的《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再到蓄勢待發的《Kano》,以及籌拍中的史詩鉅作《台灣三部曲》。這些年來,甚至從更早以前開始,魏德聖從沒停下過腳步,完成一個作品之後,馬上開始想著下一個作品要怎麼籌劃、怎麼拍攝。關於電影、關於外界評論的風風雨雨,無論順境逆境,他始終選擇站在迎風面上,正面迎擊所有的指教與掌聲。這個一手打開台灣電影新視野的男人說,自己其實不過就是想把事情做好,從1990年代初期踏入台灣電影圈至今,他變了,也或許從沒變過,始終還是那個有好多故事想說,滿腔熱血的電影少年。
採訪拍照當日,魏德聖背著大背包,穿著電影T恤,風塵僕僕地抵達現場。明年農曆春節才要上映的棒球電影《Kano》除了緊鑼密鼓的後製動畫、聲音特效還在進行中,提前半年以上的宣傳和密集開會行程,也已經把他的行程塞得滿滿的。這幾年,魏德聖好像總是在路上,在忙著趕往開會的路上、籌募資金的路上、前往拍片的路上,片子拍完之後,又得開始馬不停蹄後製宣傳跑行程,接著再開始下一部作品⋯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Urban Planner 劉維公
對日本民藝頗有鑽研,也曾是我們請益對象,再見劉維公,他已經從東吳社會學副教授搖身一變成為台北市文化局長,儘管頭銜讓人有些敬畏,但一進入訪談,我們驚喜地發現,他處事的初衷從不曾改變:「我只做有趣、喜歡的事。」從學者到政府官員,誠然被質疑過、被批評過,帶著理想性又不乏現實感的他,始終堅持走在建構台北下一個10年的城市願景這條道路上。「我覺得我扮演的是溝通平台的角色,把一些我們認為有益於這個城市的想法,透過公共政策來落實,包含爭取世界設計之都、城市博物館聚落、老屋保存、新的音樂廳&美術館……」於是,這座城市變有趣了,人們透過他找來那些「會說故事的人」,以及能賦予城市生活美感的文化工作者,逐漸對這座城產生不一樣的觀感和體驗,我們很好奇也很期待,透過視形塑城市風格為己任的他,接下來大家還能看到多麼有意思的台北面貌。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Singer 蕭敬騰
蕭敬騰是今年的新科金曲歌王,首屆《超級星光大道》的參賽者中,紅的不只他一個,但贏得此項殊榮,他拔了頭籌。從當年半途闖進選秀節目踢館的素人,到受邀擔任對岸同性質節目的導師,這中間不過才隔了6年。在歌壇,蕭敬騰一直是充滿反差的存在:身子瘦瘦小小,嗓子卻充滿渾厚共鳴;沉默時接近木然,登台立刻化身視覺系歌手。經紀人回想初見蕭敬騰的景象:「全身黑搭配一雙白皮鞋,我講100句話,他只回兩句,卻激發出無限幻想空間。」做音樂,他有一出手就是主打的絕對信心;做造型,哪個台灣男歌手像他,穿得如何華麗都有質感。他有天王的架式,但沒有大牌的架子,無論音樂或造型,從來不重複自己。嘗試多種曲風之後,蕭敬騰直言台灣流行音樂需要純粹簡單的力量。人們著迷於他飆高音的炫技,而他的心願則是讓時代做證人,督促自己創造出後世傳唱的經典歌曲。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Artist 周書毅
周書毅今年剛滿30,在現代舞的圈子裡,是他那個世代最被看好的編舞家兼舞者,表演藝術雜誌《PAR》形容他是:「早慧而閃亮的舞者,動作表情優美純粹。」他為舞而生,卻只能勉強以舞維生,沒有大型舞團或財團做後盾,3年前啟動《舞蹈旅行計畫》,持續以做公益的方式,把舞步跨進任何可能和曾經不可能的日常角落,從火車站、捷運站、美術館、百貨商場,到上個月入駐香港、澳門街區。「跳吧,跳給更多人看吧!」周書毅讓舞蹈從藝術殿堂和封閉表演空間中解放,不斷探索向前的腳步所為無他,就是盼望觀眾給自己一支舞的時間,在忙碌生活中靜心,駐足停留。
初見周書毅,很難不先對他俊美的輪廓產生好感,然後忘記他的編舞家與舞者身分,直到親眼見到他在聚光燈下旋轉跳躍,在精準抓住地面的無數個瞬間裡,才發現外貌與才氣總是平行的兩條線,在他身上竟找到了本該如此的漂亮串連。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Best Performance 周渝民
今年10月,周渝民從「大仁哥」──上屆金鐘影帝陳柏霖手中,接過最佳男主角獎座,眾望亦是自我默默期望的演技派地位終告底定,發表感言前向評審致敬的深深一鞠躬,交雜的是一個當初非自願入行的自閉男學生,從樣板花美男到實力演員的12年心路歷程。金鐘獎給他的評語是:偶像的努力與成熟,周渝民展現了這些年豐富且認真的成果,不管是外在改變偶像的氣質,內在分享角色心境的凝聚力、眼神的穿透力,都讓角色不只是角色,還有了立體且完整的生命與個性。戲劇是周渝民用上百年思索都嫌不夠的課題,把自己奉獻給角色,再把角色奉獻給觀眾,外人看得獎是一個了不起的里程碑,他則自認不然︐「把過往種種全部砍掉,這個獎其實只是一個起點。」你可以說他謙遜,我們說是篤定,代表從今爾後,周渝民的所有演出,都將達到甚或超越這個基準點。
說來很巧,2013年第一和最後一個《GQ》封面人物都是周渝民,1月號我們給他下的標題叫:「不是影帝,就是Nobody」,那時他還未獲得任何大獎肯定,但在一個多小時的訪談裡,可以明確感受到他對演戲的一往情深,而同行間關於「周渝民演技好」的評語,熱心的粉絲在維基百科上蒐集了近30條,例如,資深電影人焦雄屏說:「他就是梁朝偉的接班人。」
完整精彩專訪請見本期12月號GQ
我們發現每一件有風格的事情的背後
都有一位有風格的人
但有風格的人
不見得能做出有風格的事情
《GQ Men of the Year Awards》堪稱全球男士最高榮譽。至今已有15年歷史的《GQ Men of the Year Awards》獎項,是由各國《GQ》編輯團隊從各領域遴選出最有風格的成功男人代表。歷年包括Robbie Williams、Justin Timberlake、Orlando Bloom、 Leonardo Dicaprio以及Daniel Craig等人都曾獲GQ年度風雲人物的殊榮。
《GQ》為了尊崇這些影響文化甚鉅的風格男士獎得主,世界各國無不用盡心思籌畫每年的《GQ Men of the Year Awards》慶賀活動。除了傳統的紅毯、頒獎典禮、晚宴等形式外,還會加入各式極富創意的酷點子。
台灣2013年《GQ Men of the Year Awards》是第二屆,將以【GQ風格男人影展】的形式包裝,揭開一連七天的好片連映。影展裡每一部電影,都是GQ台灣團隊細細斟酌、選出最有「風格男人味」的經典。除了影展,我們還在現場建構【GQ風格男人市集】,以GQ的品味及眼光,為讀者嚴選生活創意精品,彷彿男人專屬的頂級園遊會。
還等什麼?快來了解相關訊息,一起嗑電影、賞好物!
導演:尤里高爾克 Uli Gaulke | 2013 / Germany / 90 / HD Cam
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
上海和平老爵士樂團,團員年齡從76到86歲都有,他們駐紮在和平飯店超過半世紀,經歷日戰、文革、政權更迭,看盡十里洋場風華,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於爵士的堅持與熱愛。2011年,樂團應邀赴荷蘭參加國際爵士節,幾位老先生踏上「出國爭光」的旅程,德國導演尤里高爾克跟著他們的腳步,紀錄下這段精彩旅程。看幾位老頑童瀟灑玩轉音符,在爵士樂裡找到從容自在,令人神往。
Shanghai’s Peace Old Jazz Band has been performing together since 1980, but the group’s members have been playing much longer than that. Aged between 65 and 87 years, many of them have been playing jazz since the 1940s and have seen the world transform. Now comes one of their biggest challenges: each year Rotterdam hosts the North Sea Jazz Festival and this year, Peace Old Jazz plans to make the trip…
本片由「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提供
導演:理查普瑞斯 Richard Press | 2010 / USA / 84 mins / HD Cam
美國導演公會年度最佳導演入圍、雪梨影展觀眾票選獎
比爾康寧漢是紐約時報資深攝影師,從六○年代起街拍,深受時尚界人士尊重。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不僅了解這位資深攝影師的美學風格與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工作與專業的嚴謹堅持。他騎單車工作,穿同一件藍外套,跑party從不坐下,因為他說「我是來拍照不是來吃飯的」。透過這部節奏明快的紀錄片,將看見一個男人能終其一生堅持投入同一件事做到極盡,究竟有多麼酷。
A profile of the noted and extraordinarily cheerful veteran New York City fashion photographer. Chronicles a man who is obsessively interested in only one thing,the pictures he takes that document the way people dress. The 80-year-old New York Times photographer has two columns in the paper's Style section, yet nobody knows who he is.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 1980 / USA / 129 mins / DCP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剪輯 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馬丁史柯西斯是世上最具風格的大師級導演之一,在他鏡頭下的男性,一個比一個經典,勞勃狄尼諾大概是他作品裡最知名的硬漢典型。狄尼諾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演員體現「方法演技」的代表,每個角色到他手上總是像附身魔法般,將自己完全變身成另一個靈魂。他為《蠻牛》增胖二十多公斤,賣力詮釋拳王傑克拉莫塔的真實經歷,樹立演員為戲瘋魔的風格典範。本次映演為最新數位拷貝。
Robert De Niro gives an amazing performance as Jake La Motta, a boxer whose psychological and sexual complexities erupt into violence both in and out of the ring. Joe Pesci and Cathy Moriarty are unforgettable as the brother who falls prey to Jake's mounting paranoia and jealousy and the fifteen-year-old girl who becomes his most prized trophy. Vivid and unremitting in its uncompromising brutality and honesty, the fight sequences are famed for their realism.
導演:傑哈墨林Gérald Morin | 2013 / SWITZERLAND / 75 mins / HD Cam
以色列海法電影節
小丑、馬戲團、華麗場景、高聎豐滿的女人們,看似隨興、其實充滿自我風格的拍片手法,他就是影史上無可取代的費里尼。1971年,當本片導演傑哈墨林還是個學生時,他前往拜託電影大師費里尼,一心想訪問他,沒想到費里尼不給訪,卻收了他做小秘書,一路做到副導。四十年後,當年的小秘書成了導演,透過鏡頭,帶領我們回溯並介紹這位電影大師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
Fellini’s lifelong friend, and aid for over a decade, Gerald Morin, embarks in a voyage on the Maestro’s tracks. Meandering through Rome and Cinecittà, he creates a touching portrait of the man, enrichened by anecdotes from Fellini’s most important collaborators of the time, and throws us back to an era that is engraved in our collective memory.
導演:約翰史達格斯 John Sturges | 1963 / USA / 173 mins / DCP
莫斯科影展最佳男主角、金球獎最佳影片入圍
史提夫麥昆是好萊塢影史上最著名的「硬漢」之一,也可能是時裝品牌最愛「消費」的男明星,熱愛賽車的他充滿了傳奇色彩,在這部帶有喜劇色彩、發生於二次大戰戰俘營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麥昆騎乘triumph摩托車的帥氣模樣,血液裡流著汽油的你,可不能錯過這部難得重映的經典名片。本次映演的是特別引進數位修復的新版本拷貝,機會難得,錯過不再。
Based on a true story, a group of allied escape artist-type prisoners-of-war (POW's) are all put in an 'escape proof' camp. Their leader decides to try to take out several hundred all at once. The first half of the film is played for comedy as the prisoners mostly outwit their jailers to dig the escape tunnel. The second half is high adventure as they use boats and trains and planes to get out of occupied Europe.
導演:強納森賀立夫 Jonathan Holiff | 2012 / CANADA / 88mins / DCP
強尼凱許是上個世紀最傳奇的美國歌手之一,總是穿著黑西裝,甚至大膽地到監獄裡開演唱會,無論你愛不愛他,他那身影與姿態,都令人過目不忘。曾有劇情片《為妳鍾情》詮釋他的人生,這部新片則由凱許經紀人的兒子強納森賀立夫所執導,在他父親自殺過世後,他從遺物中重新發現不少驚人秘密,當然包括這位傳奇歌手的許多故事。這是一部有關演藝圈不為人知八卦祕辛的精彩紀錄片。
Following his father's suicide, director Jonathan Holiff discovers hundreds of letters and audio diaries, including recorded phone calls with Johnny Cash during his pill-fueled 1960s, triumphs at Folsom and San Quentin, marriage to June Carter, and his conversion in the early 1970s to born-again Christian.
導演:約格阿道夫 Jörg Adolph、傑永魏茲Gereon Wetzel | 2010 / GERMANY / 88mins / HD Cam
是誰能讓時尚圈的「老佛爺」卡爾拉格斐,也臣服在他的印刷品味之下?葛漢史丹鐸是一個無論暢銷與否、永遠堅持品管自己出版社所有印行書籍的出版商。他有自己的印刷廠,甚至出每本書之前,還會邀請作者到他們公司宿舍一住,花時間好好溝通如何印行自己的著作。本片將告訴大家這個出版社如何製作一本書,從概念、選題、編輯到印刷的全部過程,甚至連紙的味道都得斤斤計較。
Gerhard Steidl has spent over 40 years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books from his tiny workshop. Rather than expand into a large space, Gerhard prefers the intimate way he creates a book. With such a small facility, Gerhard has a long waiting list of clients wanting to work with him, as he has taken book making to an art form. How to Make a Book with Steidl follows Gerhard as he prepares his latest creation, and meets with clients around the globe.
風格,來自於堅持與專注
「風格」這兩個字,並不代表某種特定的姿態,流行、不流行,美麗、不美麗,那只是一種外在的評斷標準。很多時候,男人的魅力並不來自外表,更不來自多餘的渲染或贅飾,只是一份堅持與專注,甚至是貫注一輩子那麼長久的積累,毋需言語形容,就是一種風格。
時間 12/7 六 ~ 12/12 四
地點 華山光點電影館
這次的「2013 GQ風格男人影展」,我們精選七部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作品,從劇情片到紀錄片,由影史經典到最新作品,膠捲裡外,無論是虛構或寫實,都呈現了不同世代、不同環境、不同角度的光景,全都是堅持與專注而衍生濃烈自我風格的瀟灑男人。
開幕片《上海老爵士》紀錄上海和平老爵士樂團的樂手故事,這群老頑童們無論談起或彈起爵士,眼中盡是神采奕奕,超過半世紀的熱情與堅持,魅力自然蔓生。《蠻牛》的勞勃狄尼諾與《第三集中營》的史提夫麥昆,兩種硬漢典型,一個是方法演技、成癡成魔的典範,一個是戲裡戲外都成時尚經典的巨星。兩部影片我們都呈現最新的數位版本拷貝,機會難得。另外還有充滿個性、怪癖很多,卻也是紐約時尚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街拍攝影師比爾康寧漢的故事《我們都為比爾盛裝》;透過工作人員眼光,拍攝影史上最具風格大師導演之一費里尼的《跟著費里尼花天走地》;重新挖掘傳奇歌手強尼凱許的《穿黑西裝唱歌的男人》;以及讓卡爾拉格斐也滿意的書商─葛漢史丹鐸如何堅持自我原則,印出每本經典書籍,成為傳奇出版人的《量身訂做作本書》。四部紀錄片包括各個不同領域的男性人物,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從不媚俗,用堅持與專注,打造屬於個人的特色,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風格。
地址
臺北市100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六館)。
捷運
板南線(藍線)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或善導寺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公車站牌及路線
忠孝國小/232、232(副)、605、605(副)、605(新台五線)、665華山公園/669審計部(忠孝東路)/205、232、232(副)、262(區間)、276、299、忠孝新幹線
開車
園區提供24小時停車服務,平日每小時30元,假日每小時50元。